2007年9月5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三版:维权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当心这些诈骗专门针对学生
本报记者 朱兰英 通讯员 柯卫升

  时值9月,各地大专院校纷纷开学。温州瓯海区茶山派出所民警说,这段时间正是诈骗、盗窃、抢夺、抢劫学生学费、生活费案件的高发期,所以他们搜集了最近发生的以学生为侵害对象的案例,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够留个心眼。

  掉包计:ATM机前一唱一和
  大学生小张在ATM机上取出了200元钱,正准备进行下一步操作时,一个路人手拿银行卡主动和他打招呼:“同学,请问这银行卡能在这机子上用吗?”小张转头看了一下回答“应该可以吧”。可是,他回去后发现,自己的卡已被掉包,卡内1万元被取走。

  警方提醒:其实,在小张转头回答时,“路人”的同伙就从另一侧迅速将一张同样的银行卡插放在ATM机插卡处。等小张离开后,他们就在ATM机上取走了小张卡里的钱。因此,在ATM机上取钱时,无论如何不要将视线离开机器。

  亲情牌:儿出车祸父母汇钱
  学生小李手机关机。这时,有人打电话到小李家,说:“我是小李的老师,小李出车祸现在医院抢救,急需2万元医药费,请你迅速汇款到×××账号里。”由于一直联系不上小李,小李父母信以为真,汇出2万元后才知道小李根本没出事。

  警方提醒:这是一个很老套的骗局了,但俗话说,儿行千里母担忧,所以总会有一些父母上当受骗。建议学生们事先和家长约定:如非本人要求,不要随意汇钱寄物。

  丢地捡:升级版锁定银行卡
  下了火车,学生小杨与数名陌生男子拼坐一辆出租车去学校。途中,男子甲的钱包落在了出租车上,乙拣到后对小杨说,不要说出去,等下将钱跟你平分。不久,甲又返回,说钱包内有10万元支票。出租车上的人为表清白,纷纷将银行卡和密码交给了甲。此时,小杨的银行卡被掉了包。

  警方提醒:经查,除了小杨外,出租车上其他人包括“的哥”都是一伙的。与以前的“丢地捡”不同,他们的目标就是银行卡。所以,银行卡密码无论何时何地、何种情况,都不能告诉别人。还有,就是别贪小便宜。

  报到路上请注意以下几点
  警方表示,除了上述这些诈骗外,还会有专门针对学生的盗窃、抢夺案件,因此学生上学报到的路上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:
  一、提高警惕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新生报到时,途中不要随便结交朋友,更不能随便上陌生人的车。最好不要携款挤公共汽车,更不要在商场、超市或饭店等公共场所逗留。
  二、到异地报到的新生应尽量用银行支付的方式交学费。大中专院校学生最好办理通存通兑的银行卡,不要随身携带现金。
  三、一旦被骗被抢,应尽快报案,以便警方迅速侦破,挽回经济损失。